行业资讯 分类
华体育手机版app官网下载:栽培料理身手范文10篇发布日期:2024-04-23 浏览次数: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国家积极主动进行植树造林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但林业发展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了林业健康稳定发展,为此,进一步探索与分析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在开展林业育苗栽培的过程中,首要思考的是树苗的选择。树苗运输便利与否;适合本地生产条件与否等,均需要通过严格的考察与选取来决定。还需要借助空闲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产生。若地块无法满足苗木生产需要的条件,需要采取人工改造进行设计,以满足苗木生产需求。经过人工改造,可以确保苗木在合适的土壤中生长,进而确保树木健康生长。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育苗方法出现了极大的改变。以往的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工作任务繁重,与此同时培育时间长,也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对苗木产量和质量存在着不确定性。但伴随栽培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提升,组织化的育苗方法变成了现如今人们充分使用的方式,不但可以将培育育苗的时间减少,同时还可以提高育苗效率与育苗水平。组织化的育苗方法可放置于室温内,以嫁接形式进行,这样的方式不仅便捷,还能够将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

  对栽培土壤进行有效处理,可以给幼苗健康生长提供一定的保障。假设选取的地块第一次被当成苗圃地,需要在进行播种前一年夏天进行土地翻耕。要确保幼苗根部生长空间足够,翻耕深度大概在30厘米左右。秋天需要进行再一次翻耕,在翌年春天种植底肥且开展耙平作业,之后可播种。若挑选的苗圃地是采用过的地块,应当在上一季苗木出圃后进行土地翻耕,把苗圃里面的树根和杂物清理干净。除此以外,应当和树种的生长特点与土壤肥力等相融,科学挑选轮作和播种绿肥,此时应当确保有机肥料充足。在播种前,应当适时进行树种处理,确保发芽率提升,同时出齐苗,给壮苗培育提供一定的保障。处理树种有以下几个内容:晒种。要把掺杂的石块和腐烂种子消除;消毒树种。一般而言,若要用质量分数是0.1%的高锰酸钾溶液,应当先浸泡2小时取出后将其冲洗干净,再进行树种浸泡与催芽。将树种浸泡在冷水里,确保其吸水充分。由于树种种类不同,需要的浸泡时间也不同。种子吸水足够后,应当把种子储存于特定温度下开展催芽工作,在大部分种子发芽后,就可以播种了;拌种。为避免被虫害侵蚀,必须要在开播前把树种与种衣剂进行拌和。

  3.1苗前管理。若树种已经开展催芽处理,从播种到幼苗出齐需要一定时间,而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对幼苗萌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水分,树种萌发需要吸收很多水分,因此在做好播种工作以后,需要进行少量且多次浇水,这不但可以确保土壤处在湿润的情况下,与此同时苗圃内部也不会产生积水,可减少树种腐烂的几率。在播种时,应当挑选低温条件,且在播种后突出保温作用,防止幼苗冻死。3.2水肥管理。夏天是幼苗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此时需要吸收更多的水分。但夏天温度较高,水分蒸发较为严重,会造成幼苗水分流失。应积极遵循少量频繁浇水原则,尽可能在日落以后浇水。如果播种以前施用了底肥,仍很难充分适应幼苗生长需求,则要根据需求进行追肥,确保每月追施一次。3.3除草和松土。由于夏天雨量较大,雨后土地会出现结块的现象。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在雨后进行松土,持续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并且,由于苗圃地底肥充足,再加上夏天温度与雨水量的影响,杂草得以迅速生长。因此,要不定期进行除草。一般除草、松土与施肥是共同进行的。3.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出现会影响到幼苗的健康生长,因此,应当增加对其的关注度,需要采用拌种和土壤消毒的形式进行预防。除此以外,开展水肥管理也可以将病虫害问题产生的概率降低。3.5改进苗木生长环境。加大对苗木的整个生长过程的监督,在第一时间发现育苗中的缺陷要实时弥补,改进苗木生长环境,将苗木成活率与管理水平提升。要想制定出最佳的苗木生长方案,需要将参考数据作为基础,防止在培育苗木时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华体育手机版app官网下载:栽培料理身手范文10篇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也越来越关注环保工作。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必然要求科学的林业发展。因此,对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增加苗木存活率,推动林业健康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我国在林业苗木栽培管理技术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提升林业苗木栽培管理技术,可以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杜伟坤,马金云.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8(22):93.

  随着技术发展,林业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明确分析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深入研究了相关技术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1种子培育技术。种子栽培首先需要催芽,常见的种子催芽技术为水浸催芽、温床催芽等。水浸催芽技术以温水催芽和热水催芽为主。温水催芽技术的主要水温为40℃~45℃,浸泡时间不超过8小时。并以木箱进行保存,用草席保温,随后要配合种子清洗、温水更换等措施进行催芽,通常温水培育技术种子7天之后便可发芽。热水催芽技术的水温为80℃~90℃,将漂浮面上的种子捞出沥干,细筛未膨胀的种子,反复浸泡,将膨胀种子放入木箱中,以草席覆盖保温,完成阴干后可用于播种。温床催芽技术需要根据播种量,选取适宜的长方形窖,保证宽度、深度、采光的适宜性,以砖制材料铺设地窖,随后附上一层草席,四周以木板、薄膜进行包围固定。将待用种子放至薄膜之上,以草席覆盖,早上翻动。反复作业,待大部分种子发芽后才可进行播种。1.2容器育苗技术。容器育苗是传统育苗技术中最常见的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容器有效保护植被的根部,进而有效地提升树苗的成活率,保证实现造林目标。利用容器保护技术,可实现对育苗的高效保护,但此技术未重视苗木自身的病虫害影响,因此在苗木种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对传统技术的优化,利用现代科技提升育苗种植水平。现阶段,在我国林业育苗栽培管理中,不断突破对传统育苗栽培器的使用,选用现代化的、易分解的、易穿透的、不用回收的容器进行科学育苗。常见的现代化育苗容器技术主要以无纺布容器技术为主。容器技术基础材料以无纺布、轻基质材料为主,利用基质制填、布缝自动焊接技术等为依托,实施黏合操作,完成黏合后,可通过无齿锯片对苗木进行切段,制作标准的育苗。利用容器育苗技术,可通过调节容器口径、控制容器高度,实现不同苗木栽培的需求。苗木体外根茎会出现短暂的停水,受空气影响除去干枯组织,若苗木尚未形成片林,即使成长也仍处于萎蔫的状态,此时需要对苗木进行愈伤,避免苗木生长。由此可见,科学育苗需要重视愈伤组织作业,选用科学育苗容器,并将有机质进行容器填充,避免掺杂土,以此提升种植质量。1.3育苗播种技术。育苗播种技术是现代化育苗栽培的重要管理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不仅是最常见的苗木培育技术手段,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育苗播种条件,对技术进行合理分类、择优选择。一种常见的育苗播种技术为人工播种技术,此技术主要应用于小型苗圃种植过程中,其实际播种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提升区域内的经济效益。另一种常见的育苗播种技术为机械性播种,其主要应用于环境较为恶劣、种植面积较大的范围内,利用机械进行播种作业,不仅可以提高播种效率,同时可保证播种密度的科学合理性,在稳定的基础上,提升育苗播种的效率。采用机械性作业需要以选择优质种子为前提,保证实际种植苗木存活率的稳定性,在保证其具有稳定生长环境的基础上,优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育苗种植。

  2.1育苗理念管理。现代化的育苗管理理念,主要强调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化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现代育苗的认识,转变其传统观念,提升其管理能力。现代化育苗管理是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的结合,其中工作人员依旧是育苗管理的主力军,因此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育苗管理意识是提升育苗管理质量的前提,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育苗技能,进而大大提升育苗管理的水平。保证育苗管理质量的基本前提是培养工作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不断提升其工作态度,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保证高质量育苗,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引导工作人员不断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建立科学的育苗观念,以正确的育苗观念为指导,不断发展具有特色化的育苗模式,提升育苗的有效性,通过科学的林业管理,保证育苗高产。2.2育苗技术管理。在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对育苗技术进行统一的管理,对技术进行延伸,是保证管理高效的重要措施。在落实育苗技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结合实践经验,保证育苗栽培管理符合实际要求。在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林业种植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并研发针对性的育苗措施,在此基础上将育苗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随着林业现代化发展,在林业栽培管理过程中,育苗技术作为基础性工作,需要加大技术的引入,积极迎合区域性林业种植特点与需求,不断进行更加有效的育苗技术总结,从而保证林业现代化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有效保证。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加强林业建设更显出其重要性,而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是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林业的发展水平。所以,要充分重视林业育苗栽培管理工作,发挥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作用,更好的推动林业建设与发展。

  1.1种子培育技术。主要是对种子进行催芽的过程,催芽主要方式包括两种,水浸催芽法及温床催芽法,前种方法又有温水催芽法和热水催芽法之分。利用温水催芽法进行催芽,主要是利用40~45℃温水,对种子进行8小时浸泡,木箱保存,用草席覆盖好。催芽过程中应确保温度处于20℃、湿度60%,还要对种子进行定期冲洗,并对温水进行更换,通常7天左右种子便可发芽。热水催芽法是通过80~90℃热水浸种,将漂浮在上面的种子打捞出去,没有及时膨胀的种子应反复浸泡,确保达到种子发芽标准,并木箱保存,盖好草席,确保温度适宜性,2~3小时后将种子晾干,便可播种。保存时利用长方形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00~200厘米、30厘米的窖,用砖铺其底部,将草席平铺其上,利用木板和薄膜固定其四周,种子放入其中,草席覆盖,白天将草席去除,反复翻转,促进种子早日发芽。1.2育苗容器选择技术。过去应用林业育苗栽培技术进行育苗过程中,都是通过规范的容器保护树苗根部,有效提升树苗成活率,保证其生产效率。然而,传统的育苗技术存在很大缺陷,对苗木本身发病原因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苗木根部出现受损,难以成苗。随着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较强穿透力和分解力的容器育苗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如轻基质材料以及无纺布,或者通过自动连接等技术手段制作成的育苗器,这些育苗容器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育苗技术水平。同时,在选择育苗容器过程中,应考虑容器是否能和幼苗一同在土中栽植,并结合种子特性,全面地开展育苗工作。1.3播种育苗技术。现应用普遍的播种技术主要有人工播种技术和机械播种技术、播种床覆盖等。通常情况下,一些小中型的苗圃进行人工方式播种,通过开沟器来对播种距离进行确定,一些中大型苗圃选择应用后两种播种技术,机械播种是基于现代机械设备开展播种工作。播种苗床覆盖技术需要充分考虑种子颗粒尺寸,对于覆土厚度科学确定,创造更为有利的地表环境,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发育。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环保政策,我国对植树造林方面的工作重视程度逐渐增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还能够净化空气。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植被覆盖面积相对较少,还需要继续发展和提高。传统的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常导致植物幼苗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制约了林业的发展。而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育苗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育苗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育苗成活率的高低。目前,我国林业育苗栽培的相关人员大多是普通农民和一些专业性不高的人员,因此其对育苗的流程和关键技术没有全面掌握,其育苗的相关理念也不健全,最终导致育苗成活率低,浪费施工成本。1.2林木种植水平不高。林木种植包括了种子选购、育苗、种植和苗期管理多个方面,每个阶段的施工和处理技术都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林业种植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的栽培方法,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法,简单来说即第一次填埋三分之一的土壤,平整为平面,放入苗木,再填三分之一的土,踩实,最后将土填满,与地面一平,再踩实,并将苗木向上稍稍提起以舒展根系,保证浇透水。但传统的苗木种植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窝根现象,在提苗时会对根系造成损伤,导致树木种植成活率并不高。

  2.1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技术。(1)水浸催芽法。水浸催芽法是种子催芽方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其分为温水催芽法和热水催芽法两种,明显的区别就是水温不同,应用的范围也不同。温水催芽法要求水温保持在40~45℃,先将种子浸泡一晚,次日倒进合适的容器,盖上遮盖物,一般采用草帘,放置在湿度20%,温度为60℃的环境中,并每天用温水进行翻洗,经过七天左右,种子可见发芽。热水催芽法则要求水温保持在80~90℃,因温度较高,常用于皮质坚硬的种子,比如皂角和刺槐的种子。该方法需要在容器中先放入体积为种子两倍的热水,再倒入种子时,需一边搅动一边倒入,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待水凉之后,捞出浮在上面的干瘪种子,并筛出没有泡发的种子,将合格的种子放入木箱等容器中,用草帘遮盖,放置于温暖的环境中,等待2~3天即可播种。(2)温床催芽法。温床催芽法是为种子提供一个临时的生长场所,一般根据种子量,选取一个长方形容器,宽度大概在1m~2m间,深度为0.3m,容器底部采用砖进行铺垫,再铺上一层草席,在周围围上木板和薄膜,并固定住,放置在采光条件较好的位置。之后,在薄膜上放置种子,在晚上用草席将其遮盖,早上再取下,并进行一段时间的翻动。持续这样的工作,一直到大部分种子发芽,即可播种。(3)去蜡去油法。对于种皮带有油脂、蜡质的种子需要采用去蜡去油法进行催熟。具体做法是在水中加入草木灰或碱水,加热至70℃左右,待自然冷却后,用手搓掉种皮上的蜡质和油脂。2.2育苗技术。(1)扦插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是通过在母体中选取合适茎叶进行培养,使其长成新植株。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向母体上洒生根药水,增加其发芽能力;在发芽后进行扦插工作,该工作最好在早晨进行,利于植株愈合,提升植株的存活率;扦插工作结束后,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及时浇水,保证温湿度适宜,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2)分植技术。分植技术是指将植株各部位进行拆分,并将拆分后的各部分作为种子进行栽培栽培,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土壤的温湿度和土壤的蓬松程度,该技术优势体现在操作简单、种子生长速度快、成活率较高。常用于沙漠地区和水土易流失地区。2.3播种土壤选择。育苗栽培的土壤需要深耕,以加大土壤疏松程度,提高其透氧性,之后耙平再进行育苗,育苗之前要对土地进行清理,清除土壤中的杂物。若是土地满足轮作的条件,则要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幼苗的生长情况等进行轮作;若土壤不满足轮作的条件,则要大量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的薄瘦,还可选择客土法进行改善。客土法是指根据土壤的基本情况,适量添加不同的拌和物以改善土壤情况。例如,沙质土壤可以混合泥炭土,黏性土壤可以混合沙土,酸性土壤可以混合草木灰等,客土法可提升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2.4播种技术。现代林业育苗播种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种,分别是人工播种技术、机械播种技术和播种床覆盖技术。其中人工播种技术适用于栽培面积较小的情况。在播种前要确定好播种距离,播种过程中可借助开沟器进行播种。人工播种技术可以对没有出苗的种子进行补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种子的出苗率。2.5苗期管理。出苗期是栽培期间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要保证幼苗的水分和肥料充足,为移栽做准备。在移栽前,要保证水分充足,并做好中耕除草,大约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苗出齐之后一个月开始间苗,将长势弱的植株拔除,留下生长态势较好的植株。之后,坚持为新苗追肥,首次追肥在苗出齐之后一个月左右,以氮肥和磷肥为主,间隔10~15天进行一次,之后的追肥频率保持每年三次即可。2.6移栽管理。春季是树木移栽的最佳时期。移栽前需要对幼树进行处理,移除病虫枝和枯死枝等,对长势旺盛的幼树进行修剪;一些需要长途运输的树苗,需要进行浸水处理,一般需提前一天开始浸水,浸泡24小时,根据情况延长时间,保证幼树根系有充足的水分。移栽完成后,要对幼树定期进行浇水施肥、修剪和病虫害管理,以保证其健康生长。

  3.1加强树种的选择和种子的处理。选种环节是育苗栽培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树种的质量决定了育苗的成活率和发育水平。在选种时要结合栽种地区的环境和土壤情况选择能够适应该地区环境的树种,同时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和合理的种类搭配,比如,乔木和灌木相搭配,针叶林和阔叶林相搭配,满足经济种树和生态种树。3.2加强育苗理念的提升。育苗栽培管理理念的提升对现代林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和提升作用。虽然现代化林业已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化设备,但育苗工作还需要人工进行,人力也是林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相关育苗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和意识的管理及提升是十分必要的。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的最基本前提是具有积极的服务态度,并具备先进的育苗工作理念,以促进育苗工作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在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提高育苗成活率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监督,和自身育苗理念的提升,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快我国林业发展的脚步。

  [1]郭伟.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初探[J].种子科技,2020(5):39-40.

  [2]袁振伟.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9(23):92.

  论文摘要阐述了黄姜的形态特征,并总结了黄姜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与管理、病虫杂草综合防治以及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以期为黄姜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250~3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125~1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500~6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250~3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辽南地区银杏丰产栽培技术,以供生产者参考。

  银杏又叫白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银杏树寿命长,树干挺拔,材质优良,果实营养丰富,兼有药用价值,发展果材兼用银杏,可以帮助农民致富。据预测,21世纪初国际银杏市场白果的总需求量约为6万吨,而目前产量仅为需求量的10%;银杏叶的总需求量约为10万吨,而目前产量仅为需求量的20%。可以断言,银杏果、叶产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笔者根据多年来对银杏栽培技术的观察和实践,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目前,主推品种有洞庭佛手、大园铃、大佛指、扁佛指、大金坠、大马铃、七星果、龙潭皇等。

  银杏于10月份采收果实,采收后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发育才能发芽。通常采用沙藏的方法,雌雄种子分开沙藏,一般雌核圆形,具二棱;雄核尖头,且具三棱。将去除外种皮的白果用清水洗净,将手握成团、手松即散的河沙按果沙体积l∶3混合,置于阴燥处,沙藏期间要防止高温和沙过干或过湿。3月底筛出种子洗净后催芽,方法是用30~35℃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1次水,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摊放在席子上,约5cm厚,种子上面盖上麻袋片;每天早晚揭开麻袋片,用温水对种子淋浴l次,室内温度保持30℃左右,48h左右种子可全部发芽。

  育苗地宜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施腐熟渣肥30t/hm2,适量混入磷肥和尿素,深翻整地,锄碎耙平;做成高畦,畦宽1.2m,宽窄行点播,宽行40cm,窄行20cm,株距15cm,沟深3cm。播种时将种子侧放于沟底,使胚根向下,胚轴向上生长。覆土3~4cm厚,压实,然后盖草保温。苗期加强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为培育成优质砧苗,一至二年生苗木可于秋季落叶后进行移栽。移栽时剪断主根,以促发侧根。经2~3年,根颈直径粗度约1cm以上时可作嫁接砧木用。

  定植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到翌春萌芽前均可进行。矮密早果园株行距为2m×4m,按5%配植授粉树;矮密早叶园株行距为0.5m×0.8m。每定植穴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与过磷酸钙或饼肥混合堆沤的复合肥20kg,与底土混拌均匀,上盖细土10cm厚。然后将嫁接苗主根留20cm左右切断,修理过长的细根,栽入穴内,使根系舒展,回土压实,浇透定根水,再覆细土稍高于原地面。

  由于本地土壤属比较黏,所以定植后前3~4年要做好松土、除草、施肥等工作,一般于4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各深翻1次,深15~20cm,可提高土温,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每年7月中旬以前最好能做到15~30d施1次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适量配合磷、钾肥,促进枝梢老熟(最好施用腐熟的人畜肥),施肥要结合灌水。银杏根系不耐涝,春夏雨水多要提前准备清沟排渍。夏秋干旱要注意灌水。在定植后的第3年,6月中旬以后要开始控制肥水,特别要控制氮肥,以利于形成花芽,为翌年进入丰产期奠定基础。4病虫害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促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如7月份前多施锌肥或硼、锰、锌等微量元素混合液(1∶500)泼浇银杏根基附近地面,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此外,在发病初期,对苗木或幼树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视发病轻重隔15~20d喷1次,连喷2~3次。

  该病主要由土壤水分不足或地下害虫危害,或土地积水、缺锌等引起,发病后易感染叶枯病而早期落叶。发病时期多在6月中旬出现,7月上旬黄化增多。防治上要找准病因,注意干旱灌水、积水排湿;如缺锌应施锌肥,如硫酸锌或多效锌等。

  在贮藏期危害银杏种仁,在温度25℃左右、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蔓延致病,未成熟或破碎种子发病较多。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后采收,同时避免损伤种皮。贮藏前要充分晾干,拣去碎种、病种,贮藏室要保持低温,并注意通风。贮藏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或用40%甲醛稀释10倍喷洒消毒。

  成虫羽化盛期前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进行防治。幼虫孵化初期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洒被害枝。用油雾剂喷洒树干,防治已蛀入树皮的幼虫。用涂白剂涂刷树干,防治羽化成虫。

  8~9月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幼虫3龄前摘除群集为害的叶片。发生严重时,在低龄幼虫期喷洒2.5%溴氰菊酯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

  银杏的适宜采收期是以自然落种始期为主要指标,黄河以北白果采收期大约在10月上旬,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一带大约是在9月下旬。银杏果实充分成熟后,外果皮橙黄色,较松软,果面现白霜,此时即可采收,我地时间约在10月中下旬,密植果园宜人工采摘。银杏采收后,可采用传统堆沤的方法至外种皮腐烂有臭味,然后反复揉搓除掉外种皮,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此过程中,人体不要与银杏有直接接触。洗净后的白果应立即进行漂白,方法是:将0.5kg漂白粉用适量温水化开,过滤去渣,再用清水稀释,约50kg溶液,不要用铁容器。一般1kg漂白粉可漂白100kg白果,漂白时间5~6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至果面不留药迹药味,摊放在通风处阴干,干后可自行分级或直接出售。如需贮藏,量少时可用麻袋装好置于阴凉通风处,贮藏时间不宜过长;量多时可放入地窖或冷库中,温度维持在2~5℃、湿度应低于50%,并注意检查,防止过干、过湿。

  为了不影响银杏叶的药用成分,保证银杏树的正常生长,银杏叶的采收标准应是药典规定的黄绿色,这个时间与白果采收基本一致,甚至略有提前。采收方法以人工采摘为主,如是秋末一次性采收,不能将叶片采光,应保留枝梢先端的叶片,采叶量为叶片数的70%~80%。叶片采摘后应摊开晾干,厚度不要超过10cm,严禁太阳曝晒,注意经常翻动,干至用手抓起能脆碎为好,然后打包贮藏或销售。

  论文摘要阐述了黄姜的形态特征,并总结了黄姜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与管理、病虫杂草综合防治以及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以期为黄姜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250~3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125~1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500~6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250~3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燕麦营养在禾谷类粮食中最好,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均衡、组成全面,是全价优质蛋白质,又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及燕麦甙、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具有降血脂、调节血糖、改善肠胃功能、防癌等食疗保健功能,对由高血脂症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脑血栓和糖尿病以及肥胖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燕麦籽实是饲养幼畜、老畜、病畜和重役畜以及鸡、猪等家畜家禽的优质饲料。叶、茎秆多汁柔嫩,适口性好,是最好的饲草。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燕麦不宜连作,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选用豆类、玉米、甜菜、马铃薯、瓜类等前茬。燕麦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较为凉爽湿润的地区。土壤宜选择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应性强、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品种。播前要进行种子清选,充分晾晒,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以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可用甲拌磷原液100~150g加3~4kg水拌种50kg;用种子量的0.3%乐果乳剂拌种,可防治燕麦的黄矮病。用种子量0.2%的拌种霜或0.15%拌种灵进行拌种,可防治燕麦黑穗病。整地应做到早、深、多、细。充分熟土壤,形成松软细绵、上虚下实的土壤条件。做到深耕、细耙、,可施农家肥30t/hm2或等效生物有机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量纯氮75kg/hm2,五氧化二磷90kg/hm2,氧化钾37.5kg/hm2,底肥、种肥分施。

  早春土壤解冻10cm左右时,即可播种。燕麦的适宜播期在3月25日至4月15日,最佳播期为清明前后,最迟不要超过谷雨。根据降水情况,抢墒播种尤为关键,抓苗是旱地燕麦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最好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开沟条播,不宜撒播。条播行距15~20cm,深度以5~6cm为宜,防止重播、漏播,下种要深浅一致,播种均匀,播后耱地使土壤和种子密切结合,防止漏风闪芽。

  出苗前若遇雨雪,要及时轻耱,破除板结。在整个生育期除草2~3次,三叶期中耕松土除草,要早除、浅除,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早扎根,快扎根,保全苗。拔节前进行2次除草,中后期要及时拔除杂草。种子田面积不大,可选用人工除草。种植面积较大时可采用化学除草剂,在三叶期用72%的2,4-D丁酯乳油900mL/hm2,或用75%巨星干悬浮剂13.3~26.6g/hm2,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为了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质,抽穗期和扬花前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加尿素5kg/hm2加50%多福合剂2kg/hm2,对水喷施。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燕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灌水1次,灌浆期灌水1次。苗期灌水时,从总肥量中取出尿素7.5kg/hm2随水灌施。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优先使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生物多样性,将各类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的范围内。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有害的种子带入或带出。选择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实行轮作,合理间作,加强土、肥、水管理。清除前茬宿根和枝叶,实行冬季深翻,减轻病虫基数。农药防治安全要求按GB4285和GB/T8321执行。掌握适时用药,对症下药。燕麦坚黑穗病可用拌种双、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以种子重量0.2%~0.3%的用药量进行拌种;燕麦红叶病可用40%的乐果、80%的敌敌畏乳油或50%的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等喷雾灭蚜。粘虫用80%的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80%敌百虫500~800倍液,或20%速灭丁乳油400倍液等喷雾防治。对地下害虫可用75%甲拌磷颗粒剂15.0~22.5kg/hm2,或用50%辛硫磷乳油3.75kg/hm2配成毒土,均匀撒在地面,耕翻于土壤中防治。

  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选无露水、晴朗天气进行。收获后及时脱离、晾晒,含水量达到14%以下,可通过自然、人工先进方法进行干燥。用风筛清选取各机械清选,达到GB2930和GB6142的要求。登记造册:包括品种名称、种质来源、种植年限、种植地块、收获时间、纯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种子等级、登证者签名等。用布包或麻袋或其他器具包装,种子袋上应有标签,包括品种、等级、产地、收获期、发芽率、纯净度等。种子贮藏库要求防水、防鼠、防虫、防火、干燥、通风,相对湿度不超过60%。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1]杜燕萍,马均伊,常克勤,等.宁夏南部山区裸燕麦丰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03-104.

  论文摘要杜仲为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从播种繁育、造林、抚育管理、皮叶的采收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杜仲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促进杜仲的栽植生产。

  杜仲为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杜仲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压等功效;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及人体需要的10余种元素;杜仲除木质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业原料杜仲胶,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粘着性,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和电讯器材工业;杜仲干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树姿优美,适应性强;既是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经济林树种。现将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总结如下。

  杜仲播种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为多。播种的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翻耕冻垡,并做成宽1m、高15~25cm的苗床。同时,结合翻耕,施腐熟有机肥30t/hm2。为了减少地下害虫,还可适量施生石灰、等对圃地进行消毒。为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吸水膨大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杜仲播种常采用条播方法,播种沟深3cm,行距20~25cm,用种量一般为150~225kg/hm2。播种后覆1~2cm细土,并浇水盖草保墒。种子出芽后,要趁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当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并进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结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渐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应在立秋前进行,以钾肥为主。当幼苗形成5~6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进行移稠补稀,保留30~45万株/hm2左右。

  杜种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杜仲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深达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实行大穴。对缓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对坡度超过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垦外,一般应进行带状整地;对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垦,应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m原有植被;穴状整地要求规格为60cm×60cm×6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开放穴旁备用。

  栽植宜在3月上旬进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浆。栽植时,先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后垫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细土,轻轻提苗,让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满,踏实,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处即可,切勿深栽。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浅。对土壤粘重、板结林地,从栽植后第2年开始,必须进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进行1次。同时,提倡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增强土壤肥力。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机肥加尿素混施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杜仲在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0d喷洒1次,1个月后用1.0%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5d喷洒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蝼蛄等害虫用毒饵诱杀。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发生根腐病,导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强排水。同时挖出病株烧毁,对树穴用5%进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g/株,施入树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1.1采叶时间。一般采叶时间可在7~10月,8月是采叶最佳时期。选择无病虫害和没有喷洒过农药的树木,要采绿叶,忌采发黄的叶,因绿叶有效成分含量高,发黄叶含量少。

  4.1.2树叶采集后的处理。为防止腐烂,杜仲叶采收后要先摊放在室内,并及时进行杀青处理。常见杀青方法是以普通铁锅作为炒锅,翻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握叶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贮藏。杀青处理后的杜仲叶要及时烘烤或晾干,去杂质装袋。制胶用的杜仲叶也要晾干装袋,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注意防潮、防晒、防虫、防鼠害。

  4.2.1剥皮时间。杜仲在生长季节的5~7月剥皮效果最好。剥皮宜选择气温25~35℃、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天或晴天16时后进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剥皮。

  4.2.2剥皮方法。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可在剥皮前7d将杜仲树浇透1次水;不能浇水的地方,最好在下透1次雨以后抢时剥皮。要选长势旺盛、枝叶茂密、树径6cm以上的中龄树为剥皮对象。剥皮时先在主干分枝以下5cm处横割1圈,深达木质部,再从地面上10cm处同样横割1圈,然后从上下两刀口之间纵割1刀,深达形成层,注意不要损伤木质部表面的幼嫩木质部的细胞。轻轻将树皮全部剥掉,再对树杆木质部喷施杜仲“增皮灵”或杜仲“促生剂”,最后用地膜将裸体部位包扎好,上部包扎要紧,下部稍松,剥皮40~45d后揭开地膜。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叶厚革质,树皮光滑,能起到防火作用;喜光但幼龄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寿命多在百年以上,盛果期一般60a左右。属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具有萌蘖性,再生能力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油茶造林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红壤、黄红壤地或pH值在5~6.5、微酸性的砂质壤土。海拔500m以下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坡向以南向、东向或东南向为好,坡度在25°以下的中下坡为宜,在山区谷地宽度不足50m的两侧山坡不宜造林。为便于经营管理,造林地宜相对集中。凡土壤含石灰质的地区,油茶生长不良,忌选为油茶造林地。

  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一般在栽植前1个多月进行,通过翻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使土壤充分熟化,根据造林地的不同情况,可进行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在平地采取全垦整地、陡坡上采取块状整地、缓坡上采取带状整地,整地后按40cm×40cm×50cm挖好栽植穴,施足底肥,因地制宜确定栽植密度,一般采用的密度为2.5m×2.5m、2m×2.5m和2m×3m。

  冬季和春季均可栽植。在立春至惊蛰之间的2~4月雨季的阴天或小雨天气造林为宜,选择一至二年生优良品种或优良无性系嫁接壮苗,要求顶芽饱满、根系完整、无病虫害。一年生苗高20cm以上,地径0.15cm;二年生苗高35cm,地径0.3cm以上。苗木应保持根系湿润,切忌风吹日晒,起苗时多带宿土,栽前适当修剪主根,栽植时先把整好的树穴挖松,挖成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适度的穴,去除草根和石子,将油茶苗放入穴中使根系舒展,栽后踩实,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略为深栽,栽植深度比苗木根径高1~3cm左右,栽后要注意浇透定根水,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降水渍死苗。

  新栽油茶要通过抚育管理促进成活,造林的头3a每年中耕除草2次,分别在春末夏初和秋季进行,主要是松土、除草、培土、扩穴,逐步连成带;第三年后,每年秋季中耕除草1次,每3a垦复深挖1次,可进行农林间作,以中耕施肥代替抚育。当树高70~80cm时,要进行幼树整形修剪,幼林的修剪要轻,一般在采摘茶籽后或翌年3~4月进行,主要是剪去萌芽枝,控制徒长枝,选留数个生长强壮的主枝,适当修剪脚枝,以形成低矮的自然圆形冠形。4~5a以后,中、下部内膛枝可让其着生适当果实,把上部花芽抹去。

  一是垦复:垦复的方法有带垦、穴垦和壕沟垦。分冬垦和夏垦,一般采取“三年一大垦,一年一中垦”的方法,深度15~25cm。二是施肥:肥料以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要配合使用,才能对油茶每个生长发育阶段起到协调作用,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的肥料,幼林以施氮肥为主,成林以施磷、钾肥为主,秋冬季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季以速效肥为主,采用沟施或穴施。三是修剪:因树修剪,因枝作形,剪密留稀,去弱留强,保持单枝清脚亮心,大年轻剪,小年重剪,使林内通风透光,增大结果面而提高产量。阳坡宜轻剪,阴坡酌情多剪;冠下适当重剪,中上部不剪。总之,不能修剪过度,以免树体失去平衡而导致枝条过多萌发,影响生长发育。同时,油茶一般是顶梢开花结实,所以只宜疏删,不要短截。

  易发生于湿度大、温度高条件下,4~5月发病,7~9月蔓延最快,落果也多,在整个生育期内病原菌反复多次侵染叶芽、枝梢、叶和果实。防治方法:一是结合营林措施,清除病源;二是3~4月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2次,发病高峰期的7~9月,用20%的茶麸水15d喷1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产生黑色煤尘状物,并在枝叶表面形成覆盖层,使光合作用受阻,病株衰弱至死。油茶煤圬病菌利用棉介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并由介壳虫来传播,因此本病常和棉介壳虫共同猖獗。3~6月和10~11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一是适当修枝疏伐,加强营林管理,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二是用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500~1000倍液杀死介壳虫。

  以幼虫为害叶肉和蛀食春梢,危害率达10%~20%,严重的高达30%,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成虫盛期,人工剪除被害叶、梢集中处理;二是药剂防治,在严重为害林分病虫转移时期喷敌百虫500~6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均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又名象鼻虫。成虫为害果实,幼虫蛀食种仁,一般6~7月为危害盛期。防治方法:一是捕捉法,利用茶籽象甲有假死的习性和飞翔能力弱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捉;二是8~11月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期间,定期收集落果烧毁;三是5~7月成虫羽化出土期,用40%氧化乐果和80%的敌敌畏1∶1对水配成1000倍液,喷药2~3次,可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