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栽培技艺类型6篇发布日期:2024-04-28 浏览次数:

  连翘[Forsythig suspensa(Thunb.)Vahl.]是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又名空壳、黄链条花、黄花瓣、黄花条、落翘、青翘、连壳、老翘,原产于我国的中部和北部,生长在海拔500~1 000 m的阳坡、中阳坡或林缘。连翘果实中含有连翘脂素、连翘苷、连翘酚、熊果酸、齐墩果酸、牛蒡子苷及其苷元、罗汉松脂素、罗汉松脂酸苷等。种子含三萜皂苷,枝叶含连翘苷及乌索酸,花含芦丁,连翘壳含齐墩果酸。连翘味苦,以果实入药;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能[1-3]。现总结连翘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地作育苗地为宜;以通透性能良好、靠近水源的砂土地作扦插育苗地,可促进连翘发根,便于灌溉。土层较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山地或者缓坡地成片栽培连翘,有利于异株异花授粉,提高结实率,一般只挖穴种植。地选好后于播前或定植前深翻,施基肥30~45 t/hm2。深耕20~25 cm,耙细整平做宽、高分别为1.2 m、15 cm的畦,注意畦长应因地制宜。

栽培技艺类型6篇

  连翘繁殖分为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和分株繁殖4种方法。一般大面积生产主要采用播种育苗,其次采用扦插育苗,零星栽培也可用压条或分株育苗繁殖。

  4月中下旬,在苗床内开浅沟条播,播量45~75 kg/hm2,行距20~30 cm,覆土1~2 cm并稍,再盖草。约15 d出苗。次年春季定植于大田。每穴栽苗1株,按行株距1.5 m×1.2 m开穴,栽时穴施厩肥5 kg,并与土拌匀。将树苗摆正,埋土至茎基部,轻提苗,踩实土,再盖土至比地面略高处,作环盘土埂灌水,3~4年后可开花结实[1,4-5]。

  早春发芽前,将一至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20 cm、带2~3个芽的插穗,将插穗茎部1~2 cm处浸入500 mg/kg ATB生根粉溶液中1 s后取出,晾干,按行株距25 cm×15 cm插入苗床,使插穗的1/3露出,扦插后立即浇透水[1]。逾10 d腋芽萌动,15 d后开始长根,成活后可施肥3~4次,次年春季定植于大田。

  用连翘母株下垂的枝条,在春季将其弯曲并刻伤后压入土中,地上部分可用竹竿或木杈固定,并覆上细肥土,踏实,使其在刻伤处生根而成为新株。当年冬季至次年春季,将幼苗与母株截断,连根挖取,移栽定植[6]。

  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可在连翘树旁萌发的幼苗(根蘖苗)带根挖出,另行定植,成活率达99.5%。

  出苗至移植期间,需间苗2次。第1次当苗高7~10 cm时,按株距5 cm,拔除细栽培、弱、密苗;第2次当苗高15 cm左右,按去弱留强原则和株距7~10 cm留苗。于春季3—4月或10—11月进行。在事先准备好的定植穴内,每穴施入腐熟土杂肥或厩肥5 kg,与底土拌匀,上盖细土,每穴栽壮苗1株,覆土1/2时,将苗轻轻上拔,使根系舒展、苗稳正,再覆土压实,浇透定根水,再覆土稍高于地面呈土堆形即可[7]。

  连翘基部的萌芽能力强,每年都抽出若干徒长枝。秋末落叶后以疏剪为主,除每墩保持3~7株生长旺盛的主干外,剪除其余瘦弱枯老的枝条,并整枝定树形[8-9]。6月,清除基部新发的、多余的徒长枝,并打头摘心。

  移栽后1~2年,应保证水分供给。春季,若遇干旱,应灌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

  移栽后未成林前,应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3次[1,3-7]。春季,追施厩肥,后期多施磷钾肥,方法是在树周开沟施入后覆土浇水[10-14]。

  具体如下:①病害。连翘基本处于野生状态,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加上人工繁殖栽培时间较短,目前较少发生病害。②虫害。为害连翘的害虫主要有钻心虫、蜗牛、蝼蛄等。防治钻心虫,可用药棉蘸80%敌敌畏原液堵塞蛀孔毒杀,亦可将受害枝剪除[10-11]。防治蝼蛄可采用常规的毒谷或毒饵法。另外,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 mL,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 mL,对水2~3 kg,拌麦种50 kg,拌后堆闷2~3 h进行诱杀。

  [1] 甘国菊,林先明,郭杰,等.贯叶连翘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84,94.

  [2] 于磊,孙晓薇,钱世江,金钰.连翘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9(5):49-50.

  [4] 刘思勋,张萃蓉,袁林华,等.连翘的栽培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1989(4):40.

  [5] 胡伟建,王春平,唐仁怀.连翘的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2(4):26-27.

  [6] 吴顺琴,徐世有,阮丽萍,等.连翘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气象,2006(3):33-34.

  [7] 朱小强,姜保本,金霞.连翘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6(6):169-170.

  [8] 朱小强,魏歌龙,黄霞.连翘GAP栽培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4(4):80-82.

  [9] 刘思勋,张萃蓉,袁林华,等.连翘的栽培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1989(4):40.

  [10] 张雪芳,张倩.连翘的药用生态价值及繁育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7(6):44-45.

  [11] 黄鹏.连翘开发利用前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9(3):195-197.

  [12] 罗晓铮,董诚明,纪宝玉.连翘开花结实习性与物候期的观测[J].河南农业科学,2009(5):104-107.

  玫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属于常绿灌木,多年生木本花卉植物,其枝条粗壮,直立性较强,茎节的表皮上有刺。株高达150~200cm,羽状复叶,表面有光泽,叶长8~20cm。花蕾为顶生单花,花色多。如白、黄、红、粉等,花型为杯状。玫瑰是四季开花性植物,是中性植物,不耐高温,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玫瑰性喜温暖、阳光充足,长日照能够促进玫瑰的生长与开花,光照因素决定玫瑰24%~50%产量。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白天20~27℃,夜间15~18℃,在5℃也能极缓慢地生长开花,但低于5℃即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一些低温品种在10~15℃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不发生冻害。在30℃以上高温与潮湿的环境中病害严重。它具有花色多、花艳、抗寒、四季开花、花容秀美等特点,有“花中皇后”之称。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的建设,玫瑰鲜切花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1-4]。现将玫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玫瑰主要采用2种栽培类型:一是剪枝法。该方法修剪技术要求高,成花慢,产量高,商品花比例低。二是压枝法。对修剪技术要求不高,成花快,产量低,鲜花质量好。在品种选择上,青海省气候比较冷凉,要选择比较耐寒的品种,如乔安娜、艳粉等。

  定植前深翻土壤,并用化苦进行土壤消毒,使土肥完全混合。做畦宽12cm,沟宽40cm,畦长5.5~6.0m。土不要打得太细,太细气性差,导致缓苗慢、后期生长缓慢。温室南面留50cm左右。

  栽植时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年四季均可定植,最佳时间为春秋两季。定植时每畦栽2行,行距40cm,株距10~12 cm,栽培床的两边间隔40cm,平均7~8株/m2,保苗6.3万株/hm2左右。不同品种的栽植密度有所差别。

  定植缓苗后及时中耕松土,并防治红蜘蛛、蚜虫、白粉病。当植株长到25cm左右时,开始压枝,压枝时间在晴天中午进行,否则易折断。玫瑰定植后一般需要5年时间,因此施肥要多、重,一般施有机肥60t/hm2左右,磷酸二铵750kg/hm2,过磷酸钙2 250kg/hm2,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栽苗前7d左右浇水,保护床土湿润。定植后及时浇水,定植水一定要浇足浇透,晴天12~16时,每天洒水1~2次,保持床面湿润。

  浇水追肥要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枝叶的生长状态进行。在玫瑰的栽培过程中,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就会引起植株正叶脱落。地表见干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白粉病多发生于嫩叶,其他老叶、花茎、花托等以至枝条也普遍受感染。受感染时,叶子呈现凸起,凸处颜色变淡有白粉状物,叶片形成凹凸不平逐渐蜷曲,病菌蔓延,整个叶背蒙上1层灰白色的霉,严重时,花蕾、花梗、整个枝杆、叶片全蒙上1层霉,新生芽、叶均蜷曲。该病多发生于晚秋至早春,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时候容易发生。于夜间温度15℃,而且湿度高达90%时,最适于病菌孢子的产生、发芽及感染,白天27℃的高温而且40%~70%的低湿度下,则是适于孢子的成熟散发,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及早喷药预防。白粉病是靠空气流动来传播孢子。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定期喷药,用腈菌唑600倍液、百菌清800倍等药剂防治。每7~10d喷1次药,且时常喷水于叶片可以有效降低白粉病的发生。发病的枝叶要尽快的剪去,以减少再传播的机会。霜霉病主要危害叶、新梢、茎、花梗和花瓣。先侵染生长点,叶片变为紫色至棕黑色,染病叶片初现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枯萎或脱落,病梢干枯。花、花梗、花瓣染病出现近似的斑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易出现灰白色霉层。干燥时见不到病原,但湿时长出大量霉层,即病菌孢囊和孢子囊。温室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若昼夜温差大,温室不通风,湿度接近饱和,叶缘吐水或叶面结露,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应选用抗病品种,并精心养护,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注意通风,不偏施过施氮肥。初次发病及时喷洒72%克露等。

  蚜虫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干燥时为害。蚜虫能孤雌生殖,世代短、繁殖快。在发生的初期就要尽快灭除,尤其新芽发育旺盛的时期,喷施多种杀虫剂都有较好防治效果。重点喷药部位是生长点和叶片背面。常用的药剂为蚜虱净等,还可用敌敌畏熏蒸,效果更好,但成花后不能使用。红蜘蛛吸取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玫瑰光合作用的效率,且蔓延迅速,很快可使叶片受害,植株发育停止。多发生夏季,高温干燥时最易发生。发生初期,可用螨即死600倍液喷雾,或用锐螨净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好。

  香葱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香辛味的“鳞茎类”蔬菜,可供鲜食、加工或作为调料,用途广泛[1-2]。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为积极引导和调整大田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于2009—2012年在西陂街道黄竹坑村建立香葱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片30 hm2,年产量达46.5~60.8 t/hm2。现总结香葱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植株丛生直立,矮小,叶片呈细筒形,株高32~38 cm。密生为丛状,在新罗区1—4月每株可形成9~11个分蘖,5—9月每株可形成6~7个分蘖,10—12月每株可形成15~16个分蘖。鳞茎很小,葱白7~15 cm。根系发达,分布浅,长5 cm左右。开花结籽或只开花不结籽,可进行有性繁殖,利用种子育苗,分株栽培。

  香葱喜凉爽的气候,耐寒性和耐热性较强,发芽适温为13~20 ℃,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18~23 ℃,根系生长适宜温度为14~18 ℃,在气温28 ℃以上生长速度慢。根系分布浅,不耐旱,也不耐涝,适宜土壤湿度为70%~80%。对光照要求中等强度。适宜疏松、肥沃、排水和浇水方便的壤土、砂壤土种植[3-4]。

  香葱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以春、秋2季为主,采用分株栽培。1月种植,可以分4~5次采收;6—9月种植,一般采用一次性采收。香葱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田块种植,不宜多年连作及与其他葱蒜类作物接茬,一般种植一年后换地种植[5]。

  严格筛选种葱,种葱要求鳞茎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虫,无霉烂。先将鳞茎逐个分开,除去弱小的鳞茎、黄叶及残叶后,将根部过长的根须剪掉,主要剪除老根部分,根据鳞茎大小分级移栽。移栽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10 min后,捞出晾干待栽。

  定植前施用腐熟有机肥37.5 t/hm2。对酸性土壤,结合施用生石灰750~1 125 kg/hm2,翻耕2遍,使土肥及生石灰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耙细整畦,要求畦宽1.2~1.5 m、沟宽35 cm、畦高15~20 cm。

  定植株行距为10~12 cm×18~20 cm,春葱、秋葱可适当稀植,每穴栽2~3株,种植深度为6~8 cm。新罗区4—6月常年降雨量为789.1 mm,占年降雨量的47%,降雨时段相对集中,香葱春季定植过深,根系生长不良,易出现死苗。在雨季或阴天定植,采用不割叶种植;8—9月定植,采用割叶种植,割去1/3叶片,减少葱株水分蒸发。

  2.4.1 加强水分管理。定植后不立即浇水,2~3 d后浇水,8~10 d再浇缓苗水。因为葱株定植时,当天其叶片受伤,若立即浇定植水,则会引起叶片腐烂。香葱根系分布较浅,根部吸水能力较弱,采取小水勤灌,既要防旱,又要防渍。成活后,一般于晴天4:00—5:00灌跑马水。不宜中午灌水,因水土温差大,易烧根死苗。

  2.4.2 及时中耕除草。葱田草害的防治技术除人工除草外,主要有物理除草和化学除草。物理除草是指在葱田畦体覆盖地膜,化学除草是利用化学除草剂。化学除草,即整畦后4~5 d内用60%丁草胺乳油50 g对水15 kg喷雾,把葱地的各种杂草消灭在萌芽之前。雨后或浇水后,土壤表面变干时,及时中耕松土,松土要浅、要轻,可结合撒施腐熟的鸡粪或鸭粪6.0~7.5 t/hm2于行间、株间,浅盖层土,以不盖心叶为度,使葱白不断抬升生长,并促进根系生长。当葱管长至15 cm时,不再中耕,改用人工除草。

  2.4.3 适时追肥。香葱活蔸后,必须薄肥勤施。定植缓苗后结合浇水,及时进行第1次追肥,一般于春季定植后18~20 d,秋季定植后13~15 d进行,施碳酸氢铵225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施肥后随即用喷雾器喷清水,冲洗叶片上粘着的肥料,以免烧苗。一般12~15 d追肥1次。第2次追肥用尿素120~150 kg/hm2、硫酸钾75~90 kg/hm2,施肥与浇水相结合,保持土壤湿润,以免烧伤植株。香葱后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追施尿素120~150 kg/hm2、硫酸钾120~150 kg/hm2,以促进植株嫩绿,葱白粗壮。收获前15 d不再追肥[6]。

  2.4.4 病虫害防治。香葱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紫班病和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葱蓟马和潜叶蝇等。生产上采用清洁田园和实行2年以上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病虫害发生初期采用低毒农药防治。香葱叶片表面附有蜡粉,药液不易沾着,采用化学防治时,加粘着剂增加叶片的粘着性。类农药除抑菌作用外,对香葱生长具有调节生理效能,使葱白变长、叶片变短,在生产中根据病害发生种类予以合理使用。病害防治:①霜霉病、疫病:应掌握在发病初期采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6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②灰霉病、紫斑病:发生灰霉病或紫斑病时喷30%爱苗乳油3 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每隔5~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③锈病:发生锈病时,用20%粉锈宁乳油1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隔5~7 d再防治1次。虫害防治:①葱蓟马:应注意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枯叶,集中处理,压低虫口基数。葱蓟马发生时,用2.5%天王星乳油1 000倍夜,或阿维菌素1 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8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②潜叶蝇:发生初期,定期清除虫叶,杀灭幼虫。在幼虫化蛹高峰期后8~10 d喷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爱丁乳油1 000倍液,隔7~8 d防治1次,连续2~3次。

  定植后60~80 d即可采收,忌夏至至大暑期间分葱。是否适时采收对产量影响很大,推迟采收植株变细,产量低;过分推迟采收,甚至会出现部分葱株死亡。分葱时,一只手压住母株,另一只手分葱,每株分到剩2株为宜。株丛繁茂,达到采收标准时即可采收,采收前一天适量浇水。起好的葱株除去枯黄叶和病叶,分葱集中上市。采收时应把握2个原则:一是看市场行情,价格好,即使葱管细些,也要抢行情早上市;二是到达采收标准,即可分批采收,也可一次性采收,以确保成品产量。采收时间以15:00后为宜,不宜上午采收。若确实要上午采收,则葱株不宜浸水,否则,次日叶片变黄,影响质量。

  [1] 赵振忠.特色蔬菜香葱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22):18-19.

  [3] 顾建红.香葱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2):95.

  灵芝又叫灵芝草,具有益心气、安神补肝、坚筋骨、利关节、治耳聋等多种功用,是主要的药用真菌。灵芝生长受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照、酸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代料栽培原料广泛,技术简单,经济效益显著,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我们通过对灵芝多年的研究,摸索出一套灵芝栽培新技术,现介绍如下。

  灵芝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子实体由菌柄和菌盖组成。灵芝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主要有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和酸碱度等。

  (1)营养。灵芝是一种腐生菌,对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具有较强的分解吸收能力。木屑和一些农作物秸秆,如棉籽壳、麦麸、米糠、玉米芯、稻草等都可作为栽培原料。

  (2)温度。灵芝是高温型线℃,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范围是22~28℃,子实体发育温度18~30℃,以25~28℃为最适。

  (3)湿度。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子实体生长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

  (4)空气。灵芝是好气性真菌,二氧化碳对子实体生长影响很大。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0.1%时,有促进菌柄伸长和抑制菌盖生长的作用;当达到0.1%~1%时,子实体虽能生长但形成分枝和鹿角状;超过1%,子实体发育极不正常。

  (5)光照。灵芝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需要有较强散射光,菌盖和菌柄生长对光十分敏感。

  (6)酸碱度。灵芝喜欢在偏酸性环境中生长,要求pH值范围3~7,最适为4~6。

  灵芝属于高温结实性菌类,中原地区春栽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栽以8月中旬接种为宜。

  适合灵芝栽培的原料很多,常用的有木屑、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下脚料,辅料包括麦麸、米糠、石膏、蔗糖和过磷酸钙。

  室外栽培的场所最好选在房前屋后排水良好、半阳半阴的场地建棚,棚上要作遮荫处理。

  (1)常用配方。①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②棉籽壳78%,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③棉籽壳44%,木屑44%,麦麸10%,蔗糖1%,石膏粉1%。

  (2)配制方法。按配方称取原辅料,先干拌,再湿拌,要求原辅料均匀,干湿均匀,控制含水量为60%~65%,以用力握时指缝间有水但不滴出为宜。pH值4~6。

  选用直径15~17cm,长28~30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专用袋,装袋可用手装和机械装,装料要松紧适度,用套塑料颈圈加棉塞封口或用绳子直接扎口。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当温度上升到100℃时,保持8~10h,以达灭菌效果。

  灭菌后将栽培袋移到无菌室或接种箱内,以无菌操作的方法,接入蚕豆大小一块灵芝栽培种,菌种与培养基紧密接触,以利于定植和生长。

  接种后的栽培袋移入培养室培养,室温应保持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60%~70%,并要求在黑暗环境中培养,经常通风换气,约25~30d,菌丝可长满栽培袋。

  菌丝长满袋后,再培养10~15d,菌丝即达到生理成熟。菌丝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色突起的疙瘩块。将生理成熟的栽培袋搬入预先设置好的畦床内,用刀片划破薄膜袋,取出菌柱,竖放在坑内,随放随用干净湿田砂或腐殖储量较低的湿表土。填充菌柱之间的空隙,并覆盖1~2cm厚的细砂,淋水后覆盖薄膜。栽培袋埋土后,应使温度控制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达90%~95%。5月下旬到6月上旬幼芝陆续破土而出,此时,应加强湿度和通风的管理以防湿度过小而使子实体变灰,加强通风,以利菌盖及时展开。子实体出土后,使温度保持在25~28℃,此温度下长出的子实体致密,有光泽、质量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随着菌盖的不断生长,边缘颜色逐渐加深,表面呈现漆样光泽,成熟的孢子从菌盖下方不断散发出来,便可以采集孢子或采集子实体。

  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蔷薇科。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多红色偶有白色可作为观赏植物,可作为药用植物,也称月季花。自然花期5―11月,花大型,有香气,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地被月季等。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世界上广为栽培的月季是以我国月季为亲本,经过长期的杂交育种培育而成的。月季为辽宁省大连市市花。红色切花更成为情人间必送的礼物,并成为爱情诗歌的主题。

  无土栽培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科学技术。英国科学家伍德华德从1699年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无土栽培技术,而我国直到20世纪70―80年代才开始了真正的无土栽培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栽培形式,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初见成效,对于粮食、花卉、苗木等植物育种与栽植发展空间与商机是无限的。

  落叶或半落叶常绿灌木,植株高0.3~4.0 m。须根系,主根少。茎部为绿色或深褐色,上有直或下弯的刺,奇数羽状复叶交互生长,小叶片3~9枚,绝大多数品种为5枚,倒卵性,绿色或黄绿色,表面有光亮蜡质层。花生长于顶枝,多生或单生,重瓣,也有单瓣品种,瓣数5~80片不等。花色为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紫色、淡黄色、橙色等。子房下位。果实由花托膨大形成假果,肉质,成熟后呈红黄色,顶部裂开。种子为瘦果,呈栗褐色。

  月季主要是通过扦插、嫁接或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方法培育苗木[1-4],种子繁殖仅用于杂交育种方面。

  营养钵育苗法,可以收集包装鲜牛奶的塑料袋,扎一些小孔,然后装入扦插基质作为扦插袋,目的是成苗后带有基质移栽可保证成活。也可以使用市面上出售的卷制塑料袋,直径约8 cm,每15 cm长剪为一段,将其一端封住作为扦插袋。月季插穗扦插法:将月季扦插在扦插槽内,下面用塑料膜做成不透水层。内装一定量的水。让水沿基质下部向上运动蒸发,造成一种类似水泡效果,该种方法是将水泡与基质扦插结合起来,对无土栽培来说很有意义,稍加改进即可成为现代化的无土栽培扦插床。

  2.1.1 扦插基质准备。腐叶或锯末、粗砂、过磷酸钙按5.0∶3.0∶0.5的比例混合后过筛备用。此种基质呈中性偏酸,疏松透气,富含营养。将其装入扦插袋,然后依次排放在事先挖好的扦插床内。

  2.1.2 插穗选择及处理。从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植株上剪取健壮的枝条(不选用徒长枝和粗壮枝,因其木髓粗大,腋芽不饱满,组织不充实,内部营养含量低,不易成活),截取12 cm长的枝段稳定做插穗,上端在距叶芽1 cm处剪平,下端在距叶芽1 cm处剪成45°的斜角,插穗中间以留2~3个芽为宜,插穗应随剪随插,如不能及时扦插,需立即喷水保湿。扦插前对插穗进行处理,其方法是,将插穗基部环削一道0.5~1.0 cm宽的伤口,1个月后,将枝条从环削伤口下部剪下,插在备好的扦插袋中,无需任何植物激素处理,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一般扦插成活率可达100%。

  2.1.3 扦插生根环境调节。要使月季切口很快愈合并长出新根,关键要掌握扦插生根中的以下要素。一是温度。保持25 ℃左右对月季恢复创伤和发根最有利。二是水分。月季插穗形成愈伤组织的最适宜的土壤湿度是在土壤含水量大约为18%。三是空气。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和其他代谢作用,因此在保持温度、湿度的前提下,适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是不可缺少的。四是光照。遮荫是调整改善光照条件的一个主要手段。因此,扦插初期,苗床最好处于全荫状态,忌强光照射。

  2.1.4 扦插时间及管理方法。月季扦插,四季均可进行,实践证明:夏季、秋季和冬季扦插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一是夏季扦插。于6月前后扦插,30 d内即可生根发芽。可结合浇水喷洒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以后酌情再喷洒1~2次。在国庆节前,月季便可开出艳丽的花朵,及时上盆供应市场相宜。二是秋冬季扦插。9―10月,是扦插月季的最佳季节。扦插方法是与夏季扦插相同,但管理方法不同,扦插后必须用塑料薄膜帐篷覆盖,这不仅有利于初期的保湿,而且有利于冬季的保温。在覆盖塑料膜期间,不能缺水,保持一定的湿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85%,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90%)。进入初春,气温渐渐回升,苗木生长加快,及时喷洒1~3次液肥,促进生长。在3月前后,可选择晴天无风的中午,打开棚膜,让植株受到阳光的照射和低温煅烧,促使苗木健壮,以防徒长,同时注意别淋水、防寒风,再喷洒1次液肥。在4月,花蕾相继出现,部分植株开花时为苗上盆的最佳时间。由于每株苗木都是在自成一体的育苗袋内育成的,因而根系十分集中,移栽非常方便。只要把每个育苗袋搬出,剥掉外面的薄膜袋,就是一个完整的土团,根系不会受到损伤,可以栽入花盆或移栽,也可以带原育苗袋上市。

  目前国内常用的砧木有野蔷薇、粉团蔷薇、白玉棠等。在休眠期嫁接,常采用枝接,嫁接时间在春季叶芽萌发以前。在生长期嫁接,常采用芽接法(以“丁”字形、“门”字形等形状),嫁接后要加强管理。

  2.2.1 组织培养。月季采用MS培养基培养的效果比其他配方更好。培养微型月季、藤本月季、杂种香水月季等均可采用MS培养基。

  2.2.2 基质选择。盆栽无土基质选择蛭石、陶粒、珍珠岩等的混合基质或单独使用陶粒。月季根系在其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可以取出用水冲洗,除去盐分,同时进行根系修剪,促进新根生长并形成紧凑型根系,有利于盆栽管理[5-6]。还可选用有机与无机混合物,如泥炭与沙的混合物,以及锯末、刨花等均为上品基质。盆栽月季的基质厚度以低于盆边1 cm为宜。如有滴灌装置,可将输液管直接插入盆内。如有营养雾装置进行培养,月季生长会更快,质量会更高。如果没有这些设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最佳方案。总的原则是“方法简便,注重实用”。月季生长期的最适温度为15.5~25.0 ℃。当月季新生枝桠生长至15~20 cm长并初现花蕾时,应该将花蕾或生长点掐掉,促使营养生长而限制生殖生长,当营养生长达到一定阶段、枝叶茂盛时,才可以停止掐尖端,让花枝开始生长。月季花是一种可以通过整枝的方法来控制花期的植物,因此种植者可以通过正确运用整枝、化控、物控(光、温、水控等)等方法来达到适时供花的目的[7]。

  2.2.3 营养和营养液配方。月季花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定植期间的需肥量较低,大量开花之前需要大量的养分。对月季花叶片的营养分析表明,叶片中含氮3.0%、磷0.2%、钾1.8%、钙1.0%、镁0.25%,为了满足月季花对营养的要求,营养液中的主要原素的含量必须达到氮170 mg/L、磷34 mg/L、钾150 mg/L、钙120 mg/L、镁12 mg/L。表1与表2分别列出大量和微量元素的营养液配方。

  [1] 陈银,吕福堂.月季扦插繁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7.

  [3] 崔纪平.月季秋季扦插及管理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278-279.

  [4] 张国锋.接穗与砧木对月季嫁接苗性状影响的探究[J].生物学通报,2007(6):54-55.

  [5] 张小冰,杨斌.月季无土栽培营养液特性的分析与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0(2):140-142.

  槟榔芋形似椭圆,该品种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故名槟榔芋。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人吃人爱,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几年在上杭县官庄乡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将槟榔芋种植栽培技术要点作如下介绍。

  选择芋头粗壮、芋势好、发芋整齐、表皮光滑、新鲜、根系粗壮、无病斑、无虫口、未露叶的芋种,个重100~150 g[1-2]。

  选择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种植地,在1月上中旬用整垄机整畦划沟,畦宽0.8 m,沟宽0.4 m。整地方法:将整好的畦中间划1条沟,用45%硫酸钾复合肥或烟草专用肥300 kg/hm2、有机肥600 kg/hm2,均匀撒施在开好的条沟中,覆土厚10 cm;用50%丁草胺3 000 g/hm2畦面喷施。

  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提前种植时间,一般在2月初春,即立春至雨水前种植。

  种植方法:采取单畦单行种植,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株距40~50 cm,单行种植,栽植13 500~15 000株/hm2,定植穴开(30~40)cm×(30~40)cm,穴深至犁底层,施钙、镁、磷肥1 500 kg/hm2后下种(单芋重50 g左右,过大的切块后用草木灰蘸切口晾干后下种),种植后用50%多菌灵600倍液喷施,再用烟膜覆盖畦面,防止杂草发生[3-4]。

  第1次追肥(起苗肥):芋芽露出畦面,先去除芽顶周边的薄膜再进行补苗,用碳铵6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冲水浇灌。在芋株高25~30 cm时,在穴内施足腐熟猪、牛栏肥或蘑菇料等有机肥22.5~30.0 t/hm2,每穴2~3 kg,特别要注意猪、牛栏有机肥不能接触到芋柄、叶。

  第2次追肥(结芋肥):种植7~10 d后开始追肥,此后每隔7~10 d追肥1次,主要以10%~40%人粪尿为主,配施0.3%~0.5%尿素,从稀到浓,从轻到重。此期遇气温高可多施,遇干旱应先灌水后施肥,以防浓肥伤根。4月中旬,结合铲草、培土、掀除薄膜,用硫酸钾复合肥(15-15-15)675 kg/hm2、硫酸钾300 kg/hm2撒于距芋苗周围10 cm再培土覆盖。

  出苗前畦面保持干爽,泥土湿度60%以下,防止低温烂种。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梅雨高峰期,应及时开沟排水,保持畦面不积水。6月下旬至8月(即立夏至立秋)期间,是高温季节,叶面积大,是芋头吸收水分和蒸发量最大的时期,也是芋头膨大期和芋叶旺长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也是决定芋头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每天要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灌溉条件好的田块每天要保持半沟水以上。8月下旬后,气温开始逐步下降,芋头逐步进入成熟期,此后,田间保持干爽湿润,等待收获。

  从无病芋田中,选用健壮芋苗作为种苗;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发病初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并用石灰对病穴和周围进行消毒;不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

  芋役病: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加有机硅750 kg/hm2喷施,或用57%烯酰、丙森锌600~800液喷施防治。软腐病:可用20%叶青双灌根,或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喷施防治。炭疽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防治,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

  采收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或中下旬,最迟不超过11月上旬。当槟榔芋出叶终止,叶片由原来青绿色变成黄绿色,部分叶片枯萎,此时槟榔芋已完全成熟,即可收获。槟榔芋没有严格的成熟期,倘若需要可提前收获。槟榔芋在干燥的情况下,比较容易腐烂。要在湿润的环境下储藏才能久藏新鲜。槟榔芋的储藏要在室外湿润储藏。将槟榔芋整株挖起,去掉地下残余部分植株,将母芋和子孙芋分开,保留根系和附泥土,堆放在田间地角渗漏和太阳晒燥,泥土上面用稻草覆盖,保持堆内湿润,在3~5个月内取用或供应市场。

  [2] 曾炳春.槟榔芋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2(6):12.

  [3] 唐旺城.槟榔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温州农业科技,2004(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