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分类
小农业大力动发布日期:2024-04-30 浏览次数:

  “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辽源市,无论是粮食作物面积还是粮食总产量,都只占全省的4%,称其为农业小市绝不为过。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529元,增长

  靠什么?靠的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他们的思路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夯实产业基础、构建支撑体系、创新科技驱动,把辽源打造成为优质的绿色“粮袋”、绿色菜园、绿色果园、绿色养殖基地、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现代生态农业观光重地。

  “辽源的小农业要寻求大作为,就要高起点谋划农业、高标准建设、高层次发展,目标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辽源特色的精品农业。”在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上,市委副书记刘伟如是说。

  实施粮食生产“吨粮田打造工程”。他们提出集项目、技术、资金于一体,利用3年时间,规划打造5万亩“吨粮田”,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保证粮食总产稳定在40亿斤阶段性水平。同时,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落实粮油高产创建示范方25个以上;创新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评选“玉米王”、“水稻王”,营造科技创高产的氛围;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打好农业“生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种植面积要分别达到20万亩、10万亩、5万亩。同时,要发展绿色杂粮5万亩,创建绿色杂粮品牌,新培育和申报农产品绿色品牌5个以上。

小农业大力动

  实施牧业生产“提质增效工程”。继续推进现代畜牧业4年提升计划,通过引龙头、育大户、抓特色、建小区,挖掘增长潜力,提高现代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畜牧业产值要达到53.5亿元,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130元。今年,新建牧业小区30个,改扩建牧业小区60个,规模化养殖要达到80%以上。

  实施特产业“特色培育工程”。立足辽源的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突出发展棚室蔬菜、柞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扩大特色经济规模。利用3年时间,形成具有辽源特色的五大特色产业带。即环城区蔬菜产业带、果品产业带、梅花鹿养殖产业带、柞蚕产业带和食用菌产业带。

  农产品加工是辽源市两大支柱、主导产业之一,他们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作为农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上求突破,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以经济开发区、县区工业集中区为载体,集中摆放项目,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配套、辐射功能明显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着力建设市级和两县3个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园。推进产业扩能升级,全市启动实施20个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户以上。重点推进麒鸣牧业、金翼蛋品、德春米业、巨峰生化等龙头企业扩能升级。立足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加强辽源特色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加大扶持力度。在争取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设立市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改造、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辽源确立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载体。辽源设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奖补资金”,对评定出的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扶持。制定和落实了“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每个园区要有一个以上投资建设主体、有一名县级以上领导负责、有一个部门包保、有一位专家指导、有一套扶持政策。目前,已开工建设了160个粮食高产核心区、畜牧产业精品区、园艺特产示范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等五大类农业园区和基地,涵盖了蔬菜、柞蚕、梅花鹿、食用菌、畜禽等特色主导产业,面积超过18万亩,资产总规模近130亿元,园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载体——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不断推进。由吉林省麒鸣牧业集团计划总投资30多亿元、总面积65公顷的中国北方农畜产品综合贸易产业园,于2013年7月在东丰县那丹伯镇破土动工。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额可达85亿元,将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设施最全、条件最好的畜禽交易中心。目前,全市大中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达到16个。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以直销店为重点的门店专卖模式、以订单销售为重点的直接配送模式和以网上销售为重点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

  “三大体系”首要的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他们充分发挥市农科院科研开发力量,加强新品种研发,提高种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冬春农业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训练有素、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重大技术集成推广力度,重点抓好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农田灭鼠等重大技术,特别是“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的推广,着力解决农户串地难度大、农机具不配套等实际问题。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责任农技制度,开展农业科技进区入园、进村入户的“农技对接工程”。

  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实施“健康米、放心肉”工程,加强农牧业投入品监管,加快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建设,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突出打好农畜产品“三品一标”牌、“知名品牌”和“安全牌”等三张王牌,完善全程标准体系、认证体系、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监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和产地认定。

  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他们利用建设“智慧辽源”和IBM东北卓越云计算中心落户辽源的有利契机,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强化农村骨干信息员队伍建设,用3年时间打造一支500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整合信息平台,开展“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建设,带动辽源农业向高质高价高端发展。将12582农信通综合服务、12316专家服务热线、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台、气象服务等现有农业信息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农业地理信息、农业气象服务、农业病虫害预警、农情及农作物动态监测、土地流转等9大系统的综合性农业服务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平台的服务能力。结合金州乡建设新型城镇化试点的优惠政策,在金州建设辽源市“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生态型、智慧型、效益型、特色型、开放型、安全型农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辽源的现代农业,正在路上。